我国新能源汽车预计在 2030 年占到总销量 40%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20年10月牵头组织编制的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.0》发布,对各种类型的汽车每百公里油耗提出了要求。乘用车百公里油耗达 3.2L,响应“双碳”目标。从燃油车角度来看,汽车的平均油耗与整车质量呈正相关,汽车轻量化对于降低传统车油耗具有积极促进作用。根据研究,汽车重量每减轻 10%,最多可实现节油 5-10%;汽车整备重量每减少 100 千克,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.3-0.6 升。
近几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,但“里程焦虑”仍限制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。一般来说,传统燃油车加满油可以行驶 500 公里以上,而大部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在 300-500 公里左右,仍然存在差距。
新能源汽车解决里程焦虑包括以下方式:
(1)提升电池能力密度。《我国制造 2025》明确了动力锂电池的展开规划:2020 年,电池能量密度抵达 300Wh/kg;2025 年,电池能量密度抵达400Wh/kg;2030 年,电池能量密度抵达 500Wh/kg。
(2)增加电池组数量并减重。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,新能源汽车由于搭载三电系统,往往比燃油车重 10%,增加电池组数量可提升续航里程,但是电池组总重达 900Kg,已占总车重量的 42.7%。因此,可以看到提升续航里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汽车减重。
汽车轻量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大趋势,轻量化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材料、工艺、结构三个方面,可从动力、车身、底盘、内外饰等多个部位减重。
目前来看,车企轻量化方向包括:
1)在汽车底盘、动力、车身、电池盒等部件上用铝合金代替钢;
2)内外饰件使用塑料代替钢;
3)使用一体化压铸工艺。汽车零部件每个环节都能实现轻量化制造,国内外主流零部件公司均在致力于轻量化制造。